消費者經過互聯網零售多年洗禮,對于低價的內涵有了新的認知。許多人對于價格十分敏感,但并不強求最低價,而是希望在價格、品質和品牌之間取得平衡,最好還要附帶身份屬性和審美價值。
2023年的雙11,也需要這樣的新觀念。各大電商平臺吹響了價格戰的號角,但這場戰爭的內涵不應局限于低水平、高烈度的貼身肉搏,而是在低價根基之上的全方位競爭。
放眼更廣闊的電商市場,消費者對于“好價好物”的追求已經成為潮流所向。根據吳曉波頻道發布的《2022新中產白皮書》,年收入數十萬元的新中產人群一邊從拼多多購買極致性價比產品,另一邊也花更多錢去追求精神上的“奢侈體驗”,比如露營、健身、看演出等。
這促使電商平臺在價格戰之余,尋求建立新的價值維度,進而沉淀為競爭優勢。
拼多多的解法是,通過百億補貼,重新定義“消費升級”。通過持續大范圍補貼優質品牌和商品,平臺拉低了優質貨盤的整體價格,消費者在拼多多購物的價格區間逐漸上移;以往超出消費預算的中高端商品,如今變得可以承受,甚至能夠經常復購。
例如,智利車厘子價格不菲、不易保存運輸。今年雙11,拼多多針對這一品類進行補貼,首發預售的智利車厘子銷量同比增長超過80%。
又比如,作為游戲電腦核心組件的顯卡,單片價格數千元,旗艦型號售價高達萬元以上。大促期間,平臺內的英偉達高端游戲顯卡最為熱銷,單品銷量同比增長逾300%。拼多多正成為游戲玩家更新設備的主要電商渠道之一。
這場正在進行的消費升級,勢必將延續至雙11之外。拼多多此前提出了“天天雙11”的口號;它的內涵除了更具性價比的商品外,顯然也包含了消費升級的各個維度。
雙11歷來是電商行業的風向標,如今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今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擁有全新內涵的消費升級有望成為未來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