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發展至今,最為尖銳的問題就是品牌與達人直播之間的矛盾。在今年雙十一,這顆子彈先由京東采銷引爆,而后從李佳琦到小楊哥再到辛巴,幾乎每一個具備相當量級影響力的大主播都被卷入其中。
矛盾的根源,是品牌的價盤保護行為與主播的低價訴求、流量訴求相悖。
大主播通過優質的內容和有吸引力的商品聚集消費者,用承諾的銷量和曝光量與品牌交換更低的價格,低價進一步為主播帶來更大的流量。這正是主播賴以生存的正向生意循環。
這一商業模式成立的前提,是品牌愿意為獲取短期的銷量和聲量而讓利給主播和消費者,同時主播也確實有能力達成那些目標。在直播電商的巔峰期,成熟品牌尤其是國際品牌出于完成銷量KPI的訴求、新品牌出于快速起量然后不斷拿下新融資的訴求,紛紛踏上這條已被無數次驗證過的捷徑。
但捷徑是有代價的。直播電商帶來的頻繁破價讓許多品牌吃到了苦頭,原本井井有條、層級分明的經銷渠道徹底亂了套,低價一再銷蝕著品牌力,消費者不再認可產品的價格。
某高端國貨護膚品牌在與《窄播》接觸中提及,今年雙11期間因為與李佳琦合作了買一送正裝的優惠機制,遭到品牌社群用戶的不滿:「很多會員覺得自己之前買虧了,損傷了種子用戶。」一些用戶在社媒抱怨,建議產品價格統一,不要打折。
品牌開始愈發重視價格體系的保護和面對主播時的姿態。此消彼長的話語權變化由兩則新聞對比一看便知:
2021年雙11期間,歐萊雅安瓶面膜因官方現貨券后價低于超頭直播的預售價,而被兩位超頭聯合發文警告「事件解決前暫停與該品牌一切合作」。到了2022年8月,花知曉草莓洛可可系列新品在與抖音主播合作過程中亦出現價格漏洞,品牌致歉公告中稱「對違反破價規定的達人承諾不再合作」。其中差異縱然與不同主播聲量身位有關,但參與方態度的變化仍然值得玩味。
在這個動態博弈的過程中,品牌和主播逐漸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錯品」就是品牌在面對主播和平臺爭奪低價時所慣常采用的手法,為了避免有效比價,品牌傾向于在不同的渠道布局不同的產品規格和產品組合。
「為了避免無意義內卷品牌方,我們可能會與其他主播錯開SKU和開播日期。如果每個達人在談判時都想要最低價,那就會傷害品牌朋友的利益。如果品牌方賺不到錢,這個生態也就毀了,我們都不想看到這個情況。」MCN機構交個朋友副總裁崔東升向《窄播》表示。
這算是妥協之下的結果。但即便如此,與達人合作依然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目前,直播一體機擁有專屬、完整的功能設置,逐漸受到更多主播、商家關注,陸續將其采納成為主流直播設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