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主打“全網低價”的天貓雙11,在GMV、訂單量、用戶規模、商家規模這幾個維度實現了全面增長。
而這種全方位的增長,也讓品牌們看到了“好貨好價”的價值、趨勢,以及它相較于“絕對低價”策略的確定性。
當下,單純的追求絕對低價只能是一道馬奇諾防線,無法為企業構造足夠深的護城河。肉眼可見地,伴隨著2023年各大平臺重拾低價策略,各家之間的價格鴻溝正在逐漸彌合。尤其是對于在中低價格帶的白牌商品,拼多多的低價優勢并不存在真正的護城河,正在被逐漸蠶食。
想要幫助品牌和中小商家長期運營,就不能是簡單粗暴地用補貼換低價,“這會造成品牌價格體系和口碑的崩塌”。因此,淘寶一直強調:好貨要在好價之前,只有在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前提下,低價才更有意義。
在阿里2023年Q3的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曾這樣總結:我們將持續以平臺模式優化產品效率、提升供應鏈效率,將價格力作為貫穿各層次商品的核心戰略。
“好貨+好價”的策略,能在保證大促期間實現更大優惠力度的同時,也能在日常銷售力實現天天低價。讓“低價而不低廉”成為一種常態,為消費者帶去更多好貨,這才是電商行業發展的終極方向。
而且隨著“好價節”在618、雙11、年終的不斷加碼,外界也終于得以從淘天密集的低價行動中。拎出了一條貫穿全年的清晰脈絡。可以預見地是,在“好貨好價”這一性價比心智逐步建立完善后,未來“好價節”這個IP大概率會被淘寶長線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