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弊端?
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常常受到銀行等核心金融機構的限制,使其難以真正的在市場上進行發展。諸多實踐證明,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大型的企業,對中小企業實行“資格認證”成為一種金融融資方式。這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助推力,但卻忽略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資質的潛在問題。在實際的運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大型金融機構與小型企業開展合作,這樣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看似正常,但是后勁不足,難以維持金融行業的發展。
(一)供應鏈管理不成熟,供應鏈金融推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推行的供應鏈金融只是少數行業,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其實是我國的供應鏈管理的意識淡薄,團員之間比較分散,核心企業對于供應鏈成員間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供應鏈融資也對核心企業的資信缺乏利益激勵,凝聚力削弱,導致了供應鏈的聲譽和違約狀況頻發,導致對于審慎評估供應鏈內部約束機制缺乏有效性。我國國內推行的供應鏈金融還僅限于國內貿易融資,對于國際貿易融資的涉獵面較狹窄。面對跨國的供應商和分銷商,多家企業沒有從系統的角度去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也錯失了更多的機會。
(二)商業銀行推行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體系尚不完整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主要是來自于政策市場以及法律層面。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整體,包含高新技術的融資模式,這必須要完善風險控制體系才能夠加以控制。從我國的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運作機構設置來看,很多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沒有獨立的風險控制機制,核心價值也沒有發揮出來,呈現出效率低下且具有一定的風險隱患的現象。例如現在很多銀行沒有設立專門的評估體系和嚴格的審批通道,更加沒有專業化的操作,針對核心企業和物流的監管合作方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技術支持相對薄弱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離不開技術平臺的更新換代。例如,河南銀行開展供應鏈業務是開發了一系列的系統,將信用證貿易下的涉及多家銀行和買方的單證統一進行處理,客戶通過電子銀行平臺就能夠在全球各地實行查詢交易等服務,節省了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成本。目前,在國內,金融信息業務和電子發展中相對處于落后,使得供應鏈金融信息技術使用不高,在很多銀行的供應鏈金融中,多數環節上都需要人工的確認,嚴重影響了供應鏈金融的效率,也增加了操作的風險。
(四)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不足,缺乏失信懲戒機制
在金融交易中,如果嚴重會引發相關的金融危機,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技術發展。如果企業并沒有構建其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在信用發生風險時,也會導致供應鏈中各個企業之間的信用度急速下降;我國的企業的信用體系并不健全,處于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之間信息沒有公開,導致金融機構不能及時地去了解各個企業的信用程度,使供應鏈的信用情況長期處于模糊的層面;供應鏈金融對企業缺乏懲戒機制,失信的懲戒機制給予了一些企業鉆空子的機會,從而使整個供應鏈的企業信用都受到負面影響。
(五)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形式單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性產品非常少,在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等方面也比較單一。因此,未來我國的供應鏈金融需從多元化進行發展,學習先進國家的優秀經驗,提高金融市場的進步。
當下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讓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升級,各自為營的競爭思維已不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要求。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構建協同發展的戰略供應鏈迫在眉睫。未來,眾多企業和金融機構應多多探究供應鏈金融的創新問題,加強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聯系,助推我國的實體經濟登上更高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