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銀行系電商遇到的監管限制,銀行入場直播電商領域的供應鏈金融,首要面對的就是風控問題。
信用卡行業專家葛亮表示:“銀行參與直播電商供應鏈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直客形式,即直接為MCN\主播\電商平臺主體提供融資服務,該模式考驗銀行核心風控和運營能力;二是間客形式,即通過保理、助貸平臺間接為直播產業鏈相關主體提供融資服務,僅作為資金方介入,運營和風控參與較少。”
直播電商供應鏈金融與傳統供應鏈金融存在較大差異,這對銀行提出了挑戰。南京工業大學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陸岷峰撰文指出,傳統的供應鏈是以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信用背書的,但直播電商供應鏈沒有核心企業背書,因為生產企業實際上擔當了被動供貨者角色;在直播電商供應鏈上的各個參與主體,除了生產商可能是重資產企業外,直播機構、平臺運營商都是輕資產,其資產的主要形式是粉絲擁有數量、個人品牌等無形資產,或者是數字資產,在以資產規模為主授信的金融時代,這種背景下,要取得金融機構的授信難度較大。
“讓電商的歸電商,讓銀行的歸銀行”,這或許是之前銀行系電商走向落幕的過程中所體悟出的道理。從做電商到做金融可能相對容易,但是從做金融到做電商是兩碼事。決定入場直播供應鏈金融,可以看作是銀行與電商的再次碰撞,而這次銀行展現出了嚴肅謹慎的態度。或許正如葛亮所言,適合銀行的做法是順應直播行業的數字化需求,搭建線上化、自動化的風控、運營等系統。在產品設計上,應理順直播產業鏈上不同角色如MCN\主播\電商平臺的金融需求,為不同產業鏈參與方定制化產品;而在風控能力上,要挖掘直播電商在資金運轉、賬戶監控等核心風控環節,設計專屬的風控解決方案,最終實現直播供應鏈管控無死角。
資料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