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風的興起,折射出市場的需求側正發生深刻結構性變化:當下以質量為基礎的低價消費需求正逐漸成為市場普遍共識,價格成為錨定行業增長的關鍵因素。
而這也倒逼著各大平臺盡可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低價模式,一股“回歸”的風潮由此應運而生。但從當下的趨勢來看,這股“回歸”的風潮并不是單一線性,而是立體多維的,首先就是回歸中小商家。
無論是拼多多新CEO趙佳臻上臺后意圖通過設立“百億生態”,帶領平臺中小企業和優質商家提質增效;還是京東制定“春曉計劃”帶動大量中小微商家入駐京東,并不斷推動自營與POP店鋪平權;亦或是是快手推出零元開店項目、抖音做貨架電商,客觀上都是在為中小商家提供了更多舞臺,而這些中小商家可以規模化地為平臺補充低價貨源,因此回歸中小商家在本質上就是回歸低價。
在國內,大量中小商家通過聚合形成了產業帶。產業帶集生產角色和流通角色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產業協同能力,因此以產業帶為中心做供給挖掘是一件ROI很高的事;同時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面臨淘汰的低端產能需要尋找出路,這些產業帶上的商家,也借助平臺的扶持實實在在地賺到了錢。
平臺與產業帶的結合,是一場你情我愿地雙向奔赴。更為重要的是,借助產業帶,省下的中間環節費用就可以讓利給消費者,而這又實現了供給側和消費者雙方的共贏。所以,引入產業帶其實也是在回歸低價,回歸好物好價。今年雙十一前夕,淘寶推出了“星產地”計劃,目標就是地方產業帶的產能。
無論是單個的中小商家還是產業帶,其實對于整個電商行業而言,低價戰的本質是一場供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