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店,捅破成長天花板?
這場變身,也是從產品調整開始的。
早在8月12日,微信公告,「視頻號小店」將在8月25日起升級為「微信小店」。
視頻號直播帶貨這兩年茁壯成長,用戶和商家的數字商業需求越來越高,「微信小店」的升級也就此應運而生。
對比「視頻號小店」與「微信小店」可以發現兩個明顯的改變:
其一,觸達用戶的范圍更廣,方式更多元。原來觸達的只是短視頻和直播圍觀用戶,現在變成了微信全域——公眾號(訂閱號、服務號)、視頻號(直播、短視頻)、小程序、搜一搜等場景內帶貨。
它不僅聯動微信內最好的公域流量,也打通了私域流量。其多場景融合的方式,有助于商家更好地觸達消費者,提升帶貨轉化率。
其二,商家入駐門檻和保證金降低,甚至支持滿足一定條件的商家0元保證金試運營。
此前,很多商家經營微信數字商業,不僅要打開小程序商城,而且還要打開視頻號小店等多個頁面。未來,商家可能只需要管理一個后臺,可以同時管理微信內所有產品場景的帶貨運營。
而且,傳統電商往往強調和重視運營,依靠中心化流量分發匹配「人」與「貨」。但「微信小店」更像是小程序,連接商家與用戶,用戶用完即走,是商家的助手和工具,與淘天、京東、抖音等都大為不同。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句話或許預示了「微信小店」的運營成長路徑,未來它更多的是產品驅動,而非平臺驅動。
短期未必能做很大,但是它連接了微信生態的商家和消費者的需求,一旦突破臨界點,或許也能蔚然成林。難怪劉熾平將其定義為一個「更大、更有意義、更高上限」的帶貨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