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海外戰事吃緊,SHEIN正在加速柔性供應鏈的進化與迭代。
以Temu、SHEIN、速賣通AliExpress、TikTok Shop為代表,2023年被認為是跨境電商“四小龍”出海元年。眼下對商家爭的爭奪,更多聚焦在全托管與半托管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選擇上,SHEIN卻想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以“小單快返”為基礎搭建的柔性供應鏈,是外界認為SHEIN快速崛起最核心的秘訣。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眼下以SHEIN為中心的柔性供應鏈,實際上正在進行新一輪更深層的數字化改造。“更準確的定義應該是柔性產業鏈。”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秘書長胡麒牧對記者表示,SHEIN深入服裝生產鏈路,不僅在設計、生產,更從前端擴展到原料采購、工藝流程等多個環節,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數字化改造,以求更加敏捷、更加智能的“小單快反”。
正因為如此,此前已經完成了一項對SHEIN的實地調研項目的胡麒牧認為:“從本質上講,SHEIN 并非電商平臺,更像一個產業鏈賦能中心。”
智能“小單快返”
廣東順德早上9點,大崗鎮的面料印花倉庫,AGV搬運機器人往來穿梭一片忙碌。
機器人負責布料上架與出貨,同進同出。一旦遇到障礙物,就自動躲閃和繼續快速執行指令。“智能立庫可以同時向機器人發出12個指令,系統自動進入排隊程序依次執行。”這只是當地一家數碼工廠經理張進(化名)所管理的超級數碼工廠數字化流程改造項目的一環,從原料進入生產線到印花布料出庫,整個生產環節已經基本實現數字化改造,全程目視化管理。
作為SHEIN的上游供應商之一,超級數碼工廠按照要求為SHEIN提供數碼熱轉印技術生產的布料。為了保證成衣SKU(最小存貨單位)的豐富度與獨特圖樣,SHEIN的“小單快返”柔性供應鏈從最源頭的布料供應開始。
“工廠進貨僅白坯布就有200多種,在前端通過自動驗布機對色點、污漬進行檢驗。人工檢驗一分鐘最快是十幾米,但機器速度每分鐘可達六七十米。”張進告訴記者。
“每天兩千到三千個訂單,大部分產能都服務SHEIN,在與SHEIN合作之后,工廠開始一心一意和SHEIN合作。”“先有訂單后有生產,不用擔心后續問題。”作為柔性供應鏈的一環,該工廠需要保質保量在24小時內完成交付。
在公司三樓的可視化大屏上,可以清楚看到生產環節的實時動態,進展、能耗甚至用電量。不僅如此,操作工人的工作績效也配合精確數據,以柱狀圖顯示在屏幕上,工作效率一目了然。
“24小時交付是指從接到訂單,到原材料交付到上游工廠,從下單到最終交付時間不超過24小時。”超級數碼工廠方面解釋稱,時間具體到以秒為單位,會出現在可視化大屏上。
相對于外界認定的跨境電商平臺,SHEIN似乎更愿意將自身定位成全球領先的時尚和生活方式在線零售商,更何況其旗下還有同名自有時尚品牌。2023年一份融資文件顯示,SHEIN 2023年銷售額約為450億美元,凈利潤超20億美元,首次超過快時尚鼻祖——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的銷售額。
“小單快返”的模式被認為是SHEIN成為時尚新巨頭的核心秘訣。記者在供應商工廠的可視化大屏上注意到,一組正在完成的服裝訂單,從S碼到XL尺碼一共只有120件,全部打上SHEIN的商標和LOGO。
公開信息顯示,SHEIN柔性供應鏈模式,是利用實際市場需求來預測銷售和控制生產,最終減少生產過剩。在實時分析跟蹤時尚趨勢的前提下,針對所有SKU都從非常小的訂單開始,每一個SKU一般以100—200件起訂,如果銷售趨勢好就立刻返單,但如果銷售不達預期則中止生產。
SHEIN相關負責人曾透露依靠“小單快返”的柔性供應鏈,SHEIN品牌可將庫存率降低至個位數,不及行業其他品牌未銷售庫存平均水平30%的十分之一。
不過單小、要求多,找不到合作的供應商曾經是SHEIN的苦惱。早期,SHEIN跑到廣州番禺建立供應鏈中心,培養自己的供應商。
未經官方確認的數據顯示,在兩到三年內,SHEIN在番禺扶持起300多家核心供應商和1000多家普通供應商,供應商之間又分成不同層次向下管理形成高度協同。
不過,從眼下看,將SHEIN搭建的“柔性供應鏈”定義為“柔性產業鏈”更為準確。胡麒牧認為,SHEIN正在通過數字化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造,有效降低了供應商的運營成本,通過“小單快返”快速試錯,避免了剛性工業化可能帶來的庫存冗余,再通過及時交付,有效縮減了時間成本,快速適應市場變化。